欢迎访问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网站

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网站首页

机构信息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政务服务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市级机关医院:全面强化财会监督 “六项治理”提升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效能
来源:机关医院   发布时间:2024-07-03 17:0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医疗设备、通用设备、建筑物等,通常占医院资产总额的70%以上,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基本保障。新形势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保基金飞行检查等都对公立医院加强资产管理、提高统筹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公立医院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资产管理策略,对促进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医院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直属南京市市级机关医院立足自身发展规划和品牌特色,准确把握公立医院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始终坚持资产集中统一管理主题主线,落实管好资产、用好资产、盘好资产三大要求,通过全面强化财会监督,以“六项治理”切实做好健康服务与资产管理的结合文章,积极探索具有医疗行业特色的资产管理实践路径,全面提升资产管理效能。

一、成立专门化机构,建章立制规范治理

医院以资产集中统管为目标,坚持先立规矩后办事,通过制度和内控体系建设双统筹、双推进,推动实现资产管理工作有标准、审批有程序、过程有监督、结果有评价。健全机制强保障,成立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机制,形成以财务、业务和使用部门共同参与的一盘棋格局,为强化落实资产监督主体责任、保障资产管理规范开展奠定基础。抓实内控强基础,成立内部控制工作专班,建立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国有资产议事决策机制,针对固定资产增加、减少、保管等环节,制定预算审批、使用管理、维修维护、专家评估、复查验收等制度并实施全程监督。分级管理明职责,实行固定资产账务管理账卡结合制,即财务科设置固定资产总账,设备科、总务科、信息管理科等资产实物管理部门按管理范围设置资产明细账和资产卡片账,使用科室对使用和调拨的资产进行详细登记、贴卡管理,全方位规范和加强医院资产管理。

二、完善系统化架构,归口管理分工治理

医院针对资产管理科学设置业务权限,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不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将国有资产审核、审批、执行、购买、验收等环节,分别落实到预算、收支、政府采购等业务岗位和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内部监督等管理岗位。其中,固定资产财务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国有资产申报、入账、清查、计提折旧、付款、调拨、报废等全流程监督和管理。财务科负责固定资产总账,对全院固定资产实行金额控制和账务处理。设备科负责医疗设备年度预算论证、招标议价、入库领用、维修保养、清查盘点、报废汇总等工作,编制固定资产目录,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和档案。总务科负责库房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管理科负责信息资产管理,此两者的管理职责与设备管理基本相同,只是分管资产类别不同。资产使用科室设置专门保管人,负责固定资产的使用和保管。各部门各岗位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形成管理合力。

三、坚持全程化参与,闭环监管有效治理

医院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进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在资产配置环节,严格预算编制、批复和执行,通过对年度资产系统清查,摸清存量资产,核实报废资产,为资产配置预算提供有力论证和数据支持。经主管部门审核、市财政局审定后列入部门年度预算,医院根据资产配置项目预算进行政府采购和资金支付。年末,会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对资产配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盘分析,通过持续改进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在资产使用环节,建立使用人+管理员双重保障模式,在专人负责资产出入库管理的基础上,使用人加强规范培训,管理员落实监督检查,并由专人负责资产的定期维护保养,延长资产使用寿命,提高资产使用效能。同时,医院还建立公物仓,实现了资产的可用尽用,推动实现资产的充分利用和调剂共享,避免了资产闲置浪费。2023年,医院固定资产周转率明显提高,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保值增值率比2022年提高了13.11%。在资产处置环节,严格落实资产处置公示制度,通过申请、审核、审批的全链条管理,实现资产处置的透明化、公开化。同时,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根据批复文件和处置凭据,及时更新信息系统并进行账务处理,将取得的收入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

四、加快数字化赋能,动态监督智慧治理

医院积极探索资产智慧化管理实践,2020年将近5000条资产全部录入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2023年将国有资产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并完善优化系统功能模块,满足资产日常管理需求。按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为资产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分别配置登录账户,以各自权限进行资产卡片登记和卡片财务记账处理。在系统内部,详细登记每项资产的规格型号、数量、单价、使用人、保管人、存放地点、使用年限、折旧率等信息要素,据此为每项资产建档立卡、赋码管理,增加了资产日常管理的便捷性、灵活性和准确性。此外,医院注重资产平台共建共享,在数智化方面积极搭建云平台,加快推动固定资产系统建设,利用局域网技术实现医院运营数据的实时采集,提高数据综合分析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OAHISPACS等系统实现业务科室和职能科室之间的数据共享,将财务数据与医院医疗器械采购、费用报销等业务数据相关联,提升资产管理的全面性和协同性。同时,升级管理软件功能,确保运营数据的安全性和真实性,防范数据篡改和造假行为,提高资产管理成果的可信度。

五、加强精细化考核,管理问责科学治理

医院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根本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高的最终受益者是患者。医院将资产管理制度、资产运行效果、资产安全完整、资产保值增值等主要考核指标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并实施月汇总、季分析、年总结。本着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对医院资产配置情况和成效进行确认、评价与监督,对管理人员任期内未按规定程序做好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约谈,对考核结果不尽如人意的相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强化警示震慑作用,严防资源浪费和腐败现象的发生。2023年,医院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较上一年度提高2.58%,患者综合满意度98.73%。通过国有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医院的诊疗效果和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

六、实施专业化审计,降低风险持续治理

为促进医院资产管理不断优化,医院在市财政局和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指导下,每年由审计科及具有审计资格的第三方审计人员开展财务信息真实性核实,全方位考察绩效信息的真实性和绩效水平的合理性,并对医院履行国有资产经管责任情况实施独立鉴证、评价,确保资产管理合法合规。针对审计反馈问题,医院坚持问题和结果导向,充分运用事实论证和命题论证,通过比对医院固定资产台账、招投标台账、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明细账,审查是否存在医疗设备未履行采购手续、固定资产未入账等问题,以及是否存在资产闲置、损失、浪费等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举一反三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加强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此外,运用审计风险评估方法对院内相关部门是否存在过度采购等进行再评估,强化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协同效应,全面降低医院资产管理风险,避免因监管缺失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全力保障医院提高资产管理效能,在平稳健康的环境中高效有序运营。

无论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还是国考的相关指标评价,或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所带来的挑战,新时期提升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效能都是一项无可回避的时代新课题。未来,公立医院还需深入挖掘资产管理背后潜在的管理缺陷,进一步发挥财会监督在医院资产管理中的作用,研究体制创新的新理念、探索模式创新的新路径,从而让有限资源更大发挥作用、更好带来效益、更能服务人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